J9·九游会

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对智慧教育的定义、内涵、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

尽管信息化已经促使社会大多数领域发生巨大变化,但实际上教育变革是颇为缓慢的。这是为什么呢?祝智庭教授在文中回答了这一疑问。

作者 | 祝智庭

来源 |《基础教育》

网络强国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是各领域的业务形态变化,智慧社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尽管信息化已经促使社会大多数领域发生巨大变化,但实际上教育变革是颇为缓慢的。这是为什么呢?
信息化可谓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方面成就显著。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其中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网络强国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中国是各领域的业务形态变化,智慧社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讲到“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尽管信息化已经促使社会大多数领域发生巨大变化,但实际上教育变革是颇为缓慢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教育以外的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便利性产生了直接价值,而便利性并非教育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国际上也有人注意到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慢性”特征,有专家提出,教育变革需要有变革压力,并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同时还需要新方法、新结构、新空间以及“新养能”(人、财、物支撑能力)。
尽管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需要复杂的条件,但是,我们对信息化要有信心。换言之,教育信息化要“信”字当头。以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刘京海校长为例,他是著名的“成功教育”专家,自2012年起,他启动了“应用移动互联新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成功”的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因此,问题驱动面向当下,理念引领指向未来,二者成为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不但需要技术的力量和资本的力量,而且更需要先进思想的力量。所以我们讲问题驱动,实际上是实用主义哲学,理念引领则是理想主义哲学,我们应当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倡导的智慧教育应该说向于理想主义的定位。
01什么是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IBM提出的。2008年,IBM抛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智慧城市(Smart City)”等概念,并描述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学生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掌握面向新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资源的全球整合,为21世纪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但事实上,国内将Smart翻译成“智慧”是有疑问的,更准确的中译应基“机智”“灵巧”或”聪明”。
为了把“Smart”圆说成“智慧”,我借用了钱学森先生关于“大成智慧”的理念。这一概念是钱学森先生于1997年提出的,其实质与核心内涵包含四个要点: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用;哲学和科学技术统一;必集大成,方得智慧。有人请教过钱先生“大成智慧”的英译名,钱先生給也了“Metasynthetic Wisdom”和“Wisdom in Cyberspace”两种翻译。Cyberspace一词可以译为“网络信息空间”,那么这就与我们所讲的“信息技术促变智慧教育”非常有关联了。“大成智慧”指的是“网络信息空间”中的智慧,它帮我们把信息化教育的概念跃迁到了“智慧教育”的层面。
关于智慧,华东师大已故哲学家冯契教授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就常同他的老师金岳霖探讨智慧,并以“智慧”为题撰写毕业论文。冯先生毕致力于智慧的探索,着力阐明从无知到知,从知识到智慧的认识辩证法。我也曾看到关于智慧的这样一种解释:“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尽在道中”。智者明法,慧者通道。道生法,慧生智。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道法也。”这里对“智慧”的理解是“明法通道”,尽管出处还有待考证,但它对我们很有启发,国人讲究“道、法、术、器”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这是在很高的定位上解释“智慧”。实际上,过去的教育中罕见“智慧教育”的说法,但确有人讲“智能教育”,比如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观,在国际上非常流行。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什么是智慧教育?
中科院顾基发院士受到钱学森先生“大成智慧”论的影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网络对人类智慧发展的作用。他在2015年发表的—篇文章《协同创新-综合集成-大成智慧》中提到了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Zeleny和Ackoff先后提出的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说法,这涉及到Ackoff使用的一幅图。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什么是智慧教育?
这幅图被称为数据智慧的四层框架,呈现了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智慧的不断提升演进过程,为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架通了技术与智慧之间的桥梁。这幅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建议凡是想研究智慧教育的人都要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要义。
我们把Smart、Intelligence、Wisdom综合起来理解的话,那就是:有智慧(Wisdom)的人“办好事”;有智能(Intelligence)的人“事办好”;有机智(Smart)的人“好办事”。这三个词与Education(教育)结合起来,提取首字母,恰好构成了WISE(智慧的),好像我们的教育注定离不开智慧。
一讲到智慧教育,可能有人反问:难道我们有过“愚笨教育”吗?英国近代伟大的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生而无知但非愚蠢,他们是被教育给整笨的。”(Men are born ignorant,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我们可以给“愚笨教育”画画像,比如:造成学生高负担、低成效的教育是“愚笨教育”;以单—标准评价人才的教育是“愚笨教育”;抹杀个人特性,拒绝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愚笨教育”;诸如此类。
可是,为什么会有“愚笨教育”呢?爱因斯坦给出了答案。他说:“人人生而天才,但若你以鱼儿能否爬树来论才,那么它将终生无法摆脱愚笨的标签。”
陶行知先生有个著名的教育革命箴言:

“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我们可以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定位“智慧敎育”。所以我认为,智慧教育旨在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融合“行动”“思维”“创造”三大才智,加上良好的人格品性。因此,智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格美好、心灵手巧、务实创造的人才。
为了便于研究,我从2012年开始就构建了这么一个框架。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什么是智慧教育?
用Smarter送样的比较级,表示“聪明的教育”只有较好,没有最好,它是一个相对概念。为了践行智慧教育的理念,我们现在需要用技术来构建一个“智慧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我们一定要有智慧的教学法(Smart Pedagogy),还要有智慧的评估(Smart Assessment),以培养餐慧型人才为目标。智慧型人才应该能够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沟通,善于研判,善于创造,善于解决复杂的问题,等等。因此,智慧教育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综上,智慧教育可以作如下定义:
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其中“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J9·九游会作为智慧教育的“六大特征”。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定义,那么可以说“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于创变教学过程且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J9·九游会范式”。

“人机协同作用”是手段

“创变教学过程”是途径

“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是目的

然而,有人认为教育不需要目的,让学生的生命自由绽放就行了。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飘渺。我个人不赞成“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个人更美好,社会更美好,未来更美好。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教育J9·九游会作为事业,国家赋予教育行为主体为国育才的强烈使命;
第二层是教育J9·九游会作为产业(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以非营利为主),各方利益攸关者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第三层是教育J9·九游会作为文化现象,人人都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但人们普遍的企愿是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这也是目的性。
眼下令人焦虑的教育内卷现象,是由于目的性设定变态所致,有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方。

 

02智慧教育的内涵

记得过去有一句话叫做“知识就是力量”,而现在有了新的口号叫“知识不是力量,除非它有用”。也就是说,有用的知识才有力量。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可以更大胆地说“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呢?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其是自媒体盛行,一个人要成为具有真知灼见的“知识分子”并不容易,很多人充其量是“知道分子”而已,要成为“智慧分子”就更不容易了。所以我们要重视数据智慧的修炼,善于把数据变为信息,把信息变为知识,把知识变为智慧。
数据智慧
在推进智慧教育时,需要制订一个教育数据规划,引导数据采集,可分为:学业成就数据、心理健康数据、综合素质数据、生涯发展数据等几大类。在这个教育数据规划“金字塔”中,最大量的数据是在分秒层级采集的,越往上数据量越少。因为数据经过逐级加工提炼而被浓缩了。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什么是智慧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数据支持教育教学决策,比如:小到知识点教学的精准决策,大到个性化学习方案生成。数据一方面可以支持理论,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支持实践。数据积累越来越多后,就构成了一种知识来源,经过加工提炼出模式或范型(Pattern),代表人们的实践知识。但是,知识与智慧之间存在一个鸿沟,有专家建议可以在知识与智慧之间加一个“智能”,往往需要人类专家参与,通过人机协同作用,进行洞察和分析,因而“知为何”,然后能够“知最佳”并采取行动,这才叫有智慧。智慧并不是空想,它需要积极行动。如王阳明所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这就是行动智慧。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真切理解到人机协同优化教育决策的重要性。因此,仅依赖机器并不能解决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让人与机器一起来做决策才能做得更好一些。
教学智慧
在教学智慧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艺术素养。艺术的力量来源于“设计思维”。我们的老师不但要掌握学科知识,还应该J9·九游会作为一个教学设计者和演绎者。优秀老师有能力把信手拈来的素材都转变成教育资源,因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无限多可能性,高明的教师往往能够把不同事物巧妙联系起来并赋予新的内涵,做到融会贯通。
教师的很多艺术性工作通常无法用机器替代,比如:杭州一个中学班主任,他将学生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某些元素对应起来,以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形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这就赋予了教学行为以艺术性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智慧。我们讲智慧教育的教学过程设计,就要把设计思维的要素放进去,因为智慧的核心是思维。
文化智慧
文化包含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教育规章制度等,这些都是文化的要素。当然,还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如何协调核心价值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乃是对于人类智慧的大挑战。大家都喜欢讲个性化教育,但很少有人讲文化的问题,如果脱离文化来谈个性化教育是不完整的。
前面提及了关于智慧教育的六大特征,下面我们来逐一就这六大特征加以分析。
第一是“精准”
也可以把它叫做基于数据的精准决策,这是智慧教育的技术优势。用技术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就是获取数据,然后做一个精准分析和决策。针对有目标的教学,我们可以开展精准教学,对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我们可以提供精准服务。在此基础上发展深度学习,提供支持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生态,再加上智慧测评,就一定可以提升教育质量。
这中间隐含了一个很强的逻辑关系,而不仅是信念使然。可以讲精准教学,但不要说“精准教育”。因为教学可以有一个准确的目标,但教育不能以具体目标来概括教育过程的总体价值。
第二是“个性”
美国未来学家研究了国际上千余个教育教学创新案例,最后提炼出30项创新特征:排位第一的就是“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设计并不容易,它可以分为八大环节:
学习环境设计、学习干预设计、学生适需服务设计、学生动态分组、课程设计
优质教学设计、目标设定与学习跟踪、形成性评价设计
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设计,所以完美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并不多见。
第三是“优化”
所谓优化,一是流程再造的优化,如翻转课堂;二是持续迭代的优化,产生“敏捷教学系统”。以英语教学为例,原来英语教学可能只停留在低层认知目标上,现在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快速实现低层目标,向高级思维发展,通过流程再造找到一个临近发展区。另外,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快速更新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案,实现“敏捷教学”。
第四是“协同”
“协同”是技术赋能智慧学习新生态的核心机制。“协同”又可分为“人际协同”与“人机协同”。莫中“人际协同”包含目标导向型与机会驱动型;而“人机协同”则由“社交网(Social Web)”和“语义网(Semantic Web)”相交构成,二者的交互促进了人们集体智慧的发展。“人机协同”必须遵循一个底线思维,即把适合机器(智能技术)做的事让机器去做,把适合人(师生、管理者、服务者等;)做的事让人来做,把适合人机合作的事让人与机器一起来做。
第五是“思维”
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审辩思维等都属于经典思维。而最近出现了几种“新态思维”,包括系统思维、设计思维及计算思维。绖典思维与新态思维的交集是“价值思维”,价值思维可以升华为“指数思维”,也可能堕落为“零和思维”,其中评价机制起到杠杆作用。
思维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智慧学习者,智慧学习者在学习方面有几点显著的特征:学习有方向且专注,学巧有热情并持久延续,多种学习方式和策略,善于观察、资源整合与建立联系,学习高效且成果明显。同时,智慧学习者还具备一些性格特征: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有工匠之心且传承与创新皆备,善于内省与反思,坚持努力有韧劲,崇尚自由但遵循一定规则。
第六是“创造”
创造可定义为“生命增值的美好体验”。生命存在的本身需要消耗很多社会资源,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为社会增值,这祥的生命才富有意义。OECD(世界经合组织)在《OECD学习框架2030》中特别阐明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它事关个人幸福与人类福祉。所以我们要将情感、价值观教育确确实实地提到重要位置上来。
《国内的第一篇关于创客教育的学术论文》是我写的,文中提炼出了创客精神的三个层次:

个人“自强进取,个性开放”

群体“协作分享,融合创新”

国家“重工尚器,民智国强”

创造的核心在于对问题的把握,发现问题是创造之源,还要将理论与实践贯通,以及善用技术支持创造过程。创造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正是智慧教育的不二法门。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信息不是知识,知识的唯一来源是体验,您需要通过体验来获得智慧。”
注:祝智庭,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本文节选自《基础教育》,为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研究》(项目编号:18ZDA335)研究成果。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什么是智慧教育?
国育J9·九游会科学(深圳)研究院

国育J9·九游会科学(深圳)研究院是国内J9·九游会领域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实践创新高端聚合平台,汇聚一批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协同顶级学术机构,链接政府及产业资源,整合全球先进教育资源与创新成果,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未来学校”等核心学术成果转化应用,为加快实现2035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祝智庭:什么是智慧教育?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国育J9·九游会科学研究院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85407923

邮件:brand@prwljy.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返回顶部
Sitemap